2012年是中國獸藥產業的又一個歷史轉折點,GsP認證的大限截止于2012年2月28日,這必然將引發經營的一次大變革。就特定的企業而言變革的核心在于模式上、策略上,而不變的甚至于加強的是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對于產業發展和振興的道義與責任的熱情,所有從業者應當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擁抱獸藥產業真正的春天。
1、認知2011年中國獸藥產業
眾所周知,獸藥獨立作為一個產業存在并發展僅僅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歷史,其誕生、演變和發展,都一直在不斷修訂和完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的框架內與中國畜牧業的發展軌跡同步,即與時俱進。唯一不同的是,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獸藥從散亂作坊到初具產業雛形再到產業規模,其獨特的運變規律是:以技術屬性和商品屬性的視野不斷延伸和豐富保護動物健康、保護人類健康、保護畜產品安全的內涵。
目前獸藥的總市場量約為400億元人民幣,被2000余家GMP企業共有的7.5萬家獸藥經營企業、近200萬個大大小小遍及中國城市、鄉村的獸藥經銷商、零售店、動物診所、養殖場所切割。在400億元的獸藥總產值中:國內獸藥廠生產占70%一75%;人用藥廠生產的產品占10%一15%(規模養殖場、獸醫院、寵物診所、特殊用藥);進口藥和添加藥品占10%一15%;按產品用途考量,消炎、抗菌、抗病毒藥物占25%一30%;添加藥物占30%一35%;生物制品占15%一20%;驅蟲藥占10%一15%;其它約為5%一10%。顯然,在國家努力規范和調控獸藥產業的政策導向下,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的優勝劣汰迫使中國獸藥經銷商和畜牧產業在不斷的成熟與發展。
為此,長期以來的獸藥產業的發展都在管理與被管理、服務與被服務、搶奪與被搶奪、規范與混亂、投機與戰略上博弈。但面臨獸藥法規完善、GMP成為自覺、GsP臨近收官、執業獸醫師考證的政策大勢,2011年的中國獸藥產業特點大致可以總結為:
管理依托法規循序推進:在繼2004年《獸藥管理條例》頒布執行以來,結合產業實際在遵循《獸藥管理條例》的大綱框架內制定、貫徹和推進各項法律法規的執行,并在執行中不斷修訂和完善,為實現獸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生產視GMP為自覺行為:生產企業在經歷一系列的心理震蕩后,已經把《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等法規的貫徹執行養成一種對法規的敬畏,最早一批從事獸藥生產的企業也都陸陸續續通過或正在通過第二輪的GMP復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再把GMP與市場競爭形勢對立起來,而是在企業的全面綜合管理中把GMP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而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經營環節圍繞GSP理性整合:經營環節一直以來成為政府主管部門、生產企業的擋箭牌,常常被認為是獸藥產業散亂的根由,其實作為獸用藥品產業鏈中的中間環節,上游要忍耐生產企業的惡意搶奪,下游要成為生產企業的緩沖帶,一直成為管理部門、生產企業和終端用戶口誅筆伐的對象?!东F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在2012年2月28日限時令到期后,新一輪的渠道整合成為經銷商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上驳氖?,只要你愿意從事獸藥經營,只要你符合經營資質的最低門檻,你就應當成為整合或被整合的對象,圍繞GsP做服務是全國范圍內呈現在經銷環節的唯一營銷重點。
終端用戶視價值為核心利益:基層獸醫、養殖場戶是獸藥產業鏈中最終端的一個環節,從來都沒有或者也不會成為只論價格不論質量、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替代品,也絕對不會主動成為假劣產品和假劣服務的受眾,終端用戶一直以來追求的唯一目標是:質量第一、服務第一、性價比第一、價值第一。
2、生產企業必須以“變”應“不變”
2012年,中國獸藥產業的變是格局之變、結構之變,而安全、合理、有效、方便是獸藥實質上的不變,健康、可持續是產業布局和產業目標的不變。換言之,處于中國獸藥產業鏈中的任何一個部門、企業、產品或人員都必須也只能在法規框架內承擔義務與責任、分割利益和價值。
2.1戰略定位的核心在于“引領需求”
所有的企業都知道沒有戰略就沒有方向,就會成為無頭蒼蠅而撞死于市場之網。但戰略不是漫無邊際的虛擬魔幻,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樓閣,而是有別于競爭對手且可以超越競爭對手的思想模塊。筆者以為中、小企業應當走大而專的品牌化之路,由品牌攤薄營銷、管理的成本實現規模效應的引領;實力型科技企業應當走小而強的高科技創新之路,緊密依托或聯合國家科研院所,創制有著獨特科技含量的產品尋求獨樹一幟,以產品內涵獲取豐厚利潤。
2.2產品定位的核心在于“滿足需求”
筆者在較早時期即提出并踐行獸藥產品的開發包括“硬開發”和“軟開發”的概念,前者是從技術層面注解的新獸藥的研究,后者則是根據市場競爭需要從營銷角度對產品的二次開發,其核心在于不斷制造和滿足不同對象的現實需求??陀^地說,面對獸藥生產企業“大家都在照搬一本書(《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的現狀,2012年里絕大部分的獸藥生產企業對于產品的定位應當圍繞利用、整合和放大生產優勢開展品類結構上的定位,在某一個特定產品或特定系列產品中形成聚合效應,如:呼吸道藥品專業生產商,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條件和文號資源生產呼吸道系列藥品,而不應當把自己的產品在配方、藥理、臨床應用等方面的所謂與眾不同作為說辭,因為一切不符合國家法定獸藥質量標準的產品行為都會被認為是不合格產品,一個不符合國家標準認定的產品再怎么宣傳技術優勢都屬于自欺欺人的商業欺詐行為。
2.3經銷商定位的核心在于“橋梁和紐帶”
2012年以前的數年間,部分獸藥生產企業效仿飼料生產企業,紛紛將業務員、技術員派駐終端用戶,試圖以終端精耕細作的營銷策略壟斷區域目標市場,從而推動經銷商員工化,加速企業發展。正因為如此,或許從未跨出過縣域的經銷商享受到了企業在技術培訓、業務培訓、管理培訓等眾多的學習和福利待遇,實現了自己和生產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可以預期且明顯感覺到的變化是,國家僅僅用約一年的時間強力推進獸藥經營環節的GSP認證,并明確同一個縣區內的鄉鎮經銷網點可以以連鎖加盟的形式掛靠專業化的獸藥經營公司完成GSP認證,因此以連鎖、加盟、直營等為主要營運模式的獸藥經銷商的綜合競爭優勢將逐漸彰顯,這對過去走終端用戶、業務員走鄉竄戶的背包式營銷的生產企業則是一記重重的棒喝。
顯然,具有連鎖加盟資質的獸藥經銷商將充分發揮品牌價值、配送能力、技術支撐、資源占用、議價優勢、品類互補、營銷戰略等的綜合優勢和集聚效應,必然成為各個獸藥生產企業爭搶的香饃饃。經銷商也將從過去純粹的買賣關系,逐漸演變成為同時為某幾個具有互補特性的優勢獸藥生產企業在某些特定區域的形象代言人、價值創造者、服務開拓者和市場顧問,也會同時成為終端用戶的方案供應商、終端服務商,由單一的獸藥買賣業務轉變為供種、供料、供技術、供藥品、協助畜禽產品銷售的綜合服務商,從而實現普通經銷商向專業化經營企業的角色轉變,獸藥產品僅僅是信息傳遞、技術服務等增值的有效載體和工具。
3、中國獸藥產業的發展路徑
3.1政策法規引導產業可持續發展
獸藥是用于預防、治療、診斷動物疾病或改善動物生產性能的一類特殊物質,是重要的畜產品投入品之一,安全、有效、可控、方便是獸藥國家標準需要達成的主要目標。然而,養殖過程中使用孔雀石綠、蘇丹紅、呋喃唑酮、氯霉素、雙胛脒、金剛烷胺、鹽酸克倫特羅等違禁藥物,或者存在不注意休藥期、不注意聯合用藥、超大劑量用藥等,導致諸多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嚴重破壞獸藥產業形象。食品安全問題關乎國家形象、國計民生。禁用藥物的根源在于獸藥的生產、流通與養殖的使用過程,但其最終表現卻體現在食品加工行業。不管養殖戶是在不知情還是不懂法的情況下,使用了禁用藥物,都無法逃脫和轉嫁被追究的責任,由此造成的損失最終只能由養殖戶自己承擔,這樣查處一次就可能造成多年的積蓄血本無歸,影響再生產。更可怕的是,因養殖戶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杜絕禁藥和保證獸藥生產流通體系的純潔性,這樣勢必會引起其他養殖戶的恐慌,會造成社會養殖量的急劇減少,由此相關的獸藥
生產與銷售體系也將遭受重創,同時還會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國家從維護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基于保護動物、服務人類、保障畜產品安全的角度出發,將采取溫和的、漸進的、有步驟的、引導性與監管性并重的改革方式。
在業內,2004—2008年被稱為獸藥管理法規完善階段,因此以《獸藥管理條例》為核心的各種配套法規陸續發布并執行,從研發、生產、經營、監測、標準等角度作出要求;2009—2012年為法規宣貫階段,以會議座談、文件修訂、研討培訓等方式加大法規的知曉程度和執行力度,并不斷修訂完善,以利于新形勢條件下獸藥產業的發展;之后,一定是各級管理監督部門或服務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監督檢查,并在市場力的推動下用行政服務和市場競爭兩只手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個案推動產業鏈內各個環節承擔責任
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和整治牽引出中國畜禽飼養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誠信、責任和道義等諸多問題,但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和國內產業的需要.各相關部門只是僅僅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略加整頓便較為輕松地推動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如三聚氰胺事件爆發的當年,中國奶牛養殖、奶制品加工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奶牛用藥品、飼料等眾多企業幾近處于崩潰、破產的邊緣,甚至于有人直呼中國奶產業將斷垣殘壁,也因此而犧牲了多個部門甚至數以億計消費者的短期“利益”,但通過整治后,奶產品質量提高,奶農意識增強,進入奶牛的藥品、飼料等投入品也更符合標準,經營、食用奶制品的人們更為放心,“健康、安全”牛奶則更好更快地推動了整個產業進入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
又比如“瘦肉精”事件的查辦和嚴厲追責,以及隨之而來的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的建立,也無疑使生豬養殖業更為利好,2011年“瘦肉精”的爆發并未像過去一樣導致豬肉制品的消費恐慌,而是以前所未有的狀態提升了消費者對豬肉及其制品的消費信心,2011年致生豬養殖產業出現了十年難遇的利好局面,養豬相關的產業鏈中的各個單元都獲得良好的收益。所以,“因亂怕亂而不敢治亂則更亂”的歷史視角將會向著“重拳治亂才能構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模式轉變。
因此,國家實行的獸藥GMP、GSP認證,也正是為了提高獸藥生產、經營單位的專業水平和合法經營意識與能力,同時通過加強對養殖戶的教育,引導其合理用藥,避免因不懂國家法規而使用禁藥;國家凈化源頭,以GMP為核心,嚴查生產企業,使生產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組織生產,嚴查假冒偽劣;整頓銷售體系,以GSP逐步建立規范的獸藥銷售模式;建立健全執業獸醫師制度.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凈化養殖環境,推動標準化、規?;B殖場建設及其扶持力度,規范養殖程序,提高養殖人員技術水平,加強藥殘防范意識,通過市場手段逐步調整散養戶。
目前最理想的養殖模式則是一條龍集團的自養模式,因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自覺的控制意識,同時整個質量管理體系比較成熟,是有效控制藥物殘留和疫病傳播的理想管理模式。
3.3后GSP時代獸藥產業發展的重點軌跡
2012年:獸藥產業競爭日益加重,獸藥產品已全面進入買方市場,動保行業整體表現產能過剩,供求失衡,獸藥企業同質化競爭日趨加重,市場的無序和惡性競爭愈演愈烈,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的生存發展危機重重。隨著生物安全問題的顯現和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政府利用政策扶持和法規監管雙重手段,治理和規范生產和流通兩個領域,強制實施獸藥生產質量管理GMP認證和獸藥經營質量管理GSP認證,制止和扭轉當前動物保健品行業的混亂局面。GMP的實施是一場針對獸藥生產企業的革命,GSP則是獸藥經銷企業的革命,傳統的一個經銷商代理幾個廠家產品的模式將受到挑戰,區域化、專業化、網絡化、一體化經營模式已成為規范動物保健品市場的重要手段。
GSP即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是獸藥經營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是為加強獸藥經營質量管理,保證獸藥質量而制定的一整套管理程序。GSP的實施標志著政府主管部門繼對獸藥生產采取強制規范(GMP)后,開始對獸藥流通領域進行整治。獸藥經營環節上承生產廠家,下連養殖生產,對于凈化行業秩序,保證產品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2月28日為GSP認證的限時期,一大批以直營、連鎖、加盟等營銷模式為主的獸藥批發商在渠道經營中展開廝殺,紛紛在渠道中搶占有良好出診能力、有飼料經營經驗、有固定養殖客戶的鄉鎮經銷商;社會養殖散戶改造初步開始,著手制定藥物殘留和檢驗檢疫制度,規模養殖場則成為獸醫技術專家團隊、有系統解決獸醫問題的大型技術型服務商的爭奪焦點;國家繼續嚴查食品加工業產品禁用藥物,打通禁藥限制鏈條的各個環節,使禁藥檢查系統化,制度化;社會規?;B殖場初步興建,部分社會雞頭和獸藥經銷商開始入主養殖場。
2013年:生產企業基本按照法定標準組織生產,同質化現象嚴重,惡性競爭激烈,一批生產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或被兼并;獸藥GSP認證工作基本完成,醫藥開始分離,執業獸醫師逐步推廣;社會養殖散戶改造繼續深入,各項管理制度基本開始正常運行;一部分養殖水平不高的社會養殖散戶開始受雇于規?;B殖場,轉變為養殖工人;政府出臺獸藥殘留、疫病監控等相關文件,將養殖散戶的改造引向深化;政府開始發揮綜合主導管理作用,整個管理系統框架初步構建。
2014—2015年:社會養殖散戶逐步減少,規?;B殖場和一條龍自養穩步擴大,養殖散戶逐步轉變為規?;B殖廠的養殖工人;生產企業注重研發創新,開展各種聯合研發模式。有獸醫院能力和銷售模式的企業開始主攻一條龍自養和社會規?;B殖場;獸藥GSP經銷商開始逐步萎縮,部分經銷商將向上游生產企業或下游規?;B殖場尋找出路,轉變為生產企業主或規?;B殖場負責人。
2016—2020年:生產企業定位基本完成,行業基本趨于穩定,開始形成各自的特色;獸藥經銷商大部分轉行或搞多元經營,只有小部分經銷商開始服務于新興的特色養殖和各種寵物行業;大部分養殖散戶轉變為規?;B殖場的養殖工人,小部分轉為特色養殖,原來的社會散養戶基本消失;社會規?;B殖形成規模,并開始優化重組,有的被一條龍集團并購,或者多個養殖場合并為一個新集團。
4、中國獸藥產業發展策略
4.1獸藥生產行業的發展和變化
目前,獸藥同質化,價格透明化的趨勢,將迫使GMP企業壓縮銷售成本,而壓縮銷售成本的重要手段就是壓縮銷售路徑,減少中間環節,減少消費路徑,減少銷售人員,這就要求獸藥經銷企業必須要深入市場,必須具備自己的銷售能力,否則將被淘汰。因此,有營銷能力的生產企業會自己建設銷售體系,沒有營銷能力的銷售企業會干脆放棄銷售渠道,集中精力搞產品,搞研發。這樣就需要有專業營銷企業誕生。GMP企業數量減少的方式是兼并、聯盟等。獸藥企業早期兼并比較困難,現在一些大企業好象競爭不過小企業,大企業因為嚴格執行GMP,并且受到嚴格的監管,反而被捆住了手腳。
就目前而言,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角力已經不再是以新產品的創制為核心,而更多的是在基于渠道整合中的經營聯盟上下功夫:獸藥大型企業間的聯盟、獸藥與飼料企業間的聯盟、獸藥飼料和種畜禽一體化聯盟等,聯盟后大家共建流通渠道并直至聯合構建營銷渠道。
4.2獸藥經營行業的發展和變化
實行GSP無論對獸藥生產企業還是經營企業來說,在短期內都將經歷一次痛苦的裂變過程。在這次裂變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獸藥經營企業不可避免的被逼出市場。同時那些存在價值的經營企業將被整合,強大和優秀的經營企業將不斷發展和壯大,全國性的和地區性的主導企業將會出現。同時外部資本將強力介入,經營企業從競爭市場向競爭產品和品牌轉移。生產資源將得以優化,新的獸藥經銷格局將會重新確立,大體系、大連鎖、大流通、大協作已經是2011年獸藥流通市場的發展特點。
4.3獸藥產業發展策略
4.3.1管理的核心是解決問題
企業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必然是產品(技術)、資金、品牌及市場,但產品、資金、品牌及市場等諸要素如果離開有效的管理就很難真正地發揮作用。如果一個企業有著良好的管理能力,則上述四要素就會真正的建立并有效地發揮作用,因此,獸藥生產和經營企業的核心是讓管理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管理的目標是把自己的企業和員工置身于行業中“做受人尊重的企業和受社會尊重的員工。
4.3.2全面推進系統營銷
產品、價格、渠道及促銷是企業的一個整體營銷過程,在GMP、GSP成為主流管理的背景下,產品趨同、成本趨同,顯然系統營銷則顯得格外重要,而系統營銷的本質就是營銷品牌、營銷服務和營銷責任與義務,產品僅僅是完成上述營銷內涵的載體而已。
4.3.3讓產品回歸本質
產品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格與不合格的判定,一切符合國家法定獸藥標準的產品就是合格產品,而不是“只要產品成份好、配伍好、療效好就是好產品,或者認為價格高的產品就是好產品”,因為獸藥是一種特殊商品,是由專業技術人員打理的一門技術活。事實上任何一個合格的產品就是好產品,對于治療藥來說,合格的產品意味著能治病的產品。而對于保健品來說,能起一定作用的產品就是好產品??上У氖?,有許多人企望產品能“包治百病”,或者希望產品的成份越多越好。藥物配伍有著嚴格的配伍禁忌,配伍的成份過多,不但不會起作用,反而會起反作用,所以,并不是產品成份越多產品就越好。顯然,讓產品回歸到產品的核心價值上來的一切營銷和管理行為才是尊重產品的有效管理。
4.3.4戰略至上
無論是經營企業、生產企業,或者是獸藥的監督管理部門,都必須有一個戰略意識和戰略行為,把自己的企業、個人和行業都置于行業現狀、國內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環境下綜合考量,系統制定階段性發展目標和系統性發展戰略,并圍繞戰略目標配置資源。唯此,企業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承擔起更多的產業發展中作為個體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因此,以戰略為軸心的各種靠直覺決策就更能提高企業的發展速度和營運質量。
4.3.5團隊力量無限
筆者在論獸藥企業的人才戰略中曾提出“廣招人才、廣聘人才、廣聚人才、內培人才”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觀點,在后GsP時代對于人才的管理和團隊建設尤為重要,任何一個產業都必須依賴于團隊的力量去完成。團隊的核心理解不是在本單位或本部門領薪水的人,而是一切有利于事業發展的所有人都可以視為團隊成員,哪怕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亦是我們最為重要的團隊成員之一,因為他們在團隊中扮演了讓我們為什么工作和怎么工作的校準器。就于一個特定的組織內部的團隊建設,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因事設人,即需要干什么工作就要找相應的人去干,或者說是公司需要什么樣的崗位就找能干該崗位的人;二是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三是注重內部培養和科學激勵。
4.3.6組織內部的誠信問題
誠信立身。中國獸藥產業因為眾多的畜產品安全事件而被置身于輿論的風口浪尖,解決產業健康發展的核心不是技術層面,而是道德層面,是企業及其從業者有沒有魄力、有沒有能力承擔起產業建設者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付出更多的一點一滴的行為。多數企業已經意識到對客戶誠信的重要性,其實內部誠信是員工真正能夠誠信的前提,企業內部誠信首先是建立在管理者誠信的基礎上,一旦管理者不講誠信,則組織內部的誠信機制就很難建立。所以,誠信對于行業從業者、行業管理者、組織內部員工間、組織與受眾者均為對等的一種行為認知。
4.3.7組織內部管理的導向必須是責任
責任不是一種被動,是行業對產業的責任,是產業對民眾的責任,是企業對員工的責任,是員工對社會的責任,而不是員工對老板的責任。隨著法治社會的健全以及市場競爭體系的建立,企業與員工間的糾紛、企業與中間商的糾紛、養殖戶與外部產品糾紛也會逐年增加,企業應按照國家標準規范生產及規范宣傳方面作為唯一的突破口,獸藥企業組織內部的管理必須以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社會道義、創造社會價值為核心理念的管理模式、方法治理企業、發展企業。